2015年10月19日 星期一

收案評估工具

由大多文獻發現到疼痛和感覺具相關性,因此收案標準將不排除將感覺異常的病患,但要多增加施測和感覺相關的評估工具。

(整理)痛覺與體感覺的相關性
痛覺/體感覺
觸覺(touch)
冷覺(cold)
尖銳覺(sharp)
本體
第一篇
(神經性)
(p=0.000)
(p=0.003)
(p=0.000)
(p=0.003)
第二篇
na
na
na
na
第三篇
(神經性)
ns
冷覺減少,有(p<.05)
ns
ns
第四篇
na
na
na
相關性
第五篇
abnormal:ns
allodynia:ns

abnormal:(p=.034)
allodynia:(p=.027)

abnormal:ns
allodynia:na

abnormal:ns
allodynia:
(p=.009)

(整理)痛覺與QST的相關性
痛覺/QST
TDT
CDT
CPT
WPT
HPT
PPT
EPT
(PPPT)
(註)
第一篇
na
na
na
na
na
na
na

第二篇
na
些微
(p=.052)
ns
ns
ns
ns
ns

第三篇
na
na
na
na
na
na
na
中風族群與健康族群相比,患側CDT.WDT.HPT皆有顯著差異。
(肩痛中風分別為P<.001/=.005/=.001)
(一般中風P=.009/=.04/.01)
非患側CDT皆有顯著差異。
(肩痛中風分別為P=.01)
(一般中風P=.03)

第四篇
na
na
na
na
na
na
na

第五篇
患側肢:
非患側肢:(p=.001)
na
na
na
na
ns
ns
在與健康族群相比,雙側TDT皆有顯著差異(P=.000/.0001)
(整理)體感覺相關評估工具施測
痛覺/體感覺
觸覺(touch)
冷覺(cold)
尖銳覺(sharp)
本體
工具
cotton wool swab
a metal tuning fork at room temperature
SW6.65
na
過程
於施測的範圍測量個案對於觸覺的感知,在十次當中,有8次以上的回答表是正常。由非患側先開始測量。
(
受試者須指出患側、非患側相比,感覺有低下、增加、正常)
同左
同左
移動個案的關節到不同位置然後維持住,個案需要複製相同的動作。
位置
C5 dermatome
C5 dermatome
C5 dermatome
1.thumbs of
both hands
2.toe


(工具的施測方式)
.感覺評估
1.輕觸:研究採用cotton wool來施測
與疼痛的相關性:1篇文獻指出與神經性疼痛呈現統計上顯著的差異;亦有文獻指出與神經性疼痛並無顯著差異。
可行性:棉花棒易取得
施測範圍:患側、非患側上肢
2.冷覺:研究採用cold metal object來施測
與疼痛的相關性:大多文獻指出與神經性疼痛呈現統計上顯著的差異
可行性:臨床上常見其評估工具
施測範圍:患側、非患側上肢
3.尖銳覺:研究採用a SW filament size 6.65來施測
與疼痛的相關性:1篇文獻指出與神經性疼痛呈現統計上顯著的差異;亦有文獻指出與神經性疼痛並無顯著差異。
可行性:目前有SW 5.07/4.93
施測範圍:患側、非患側上肢

à請病患閉上眼睛,當有感受到觸覺刺激時給予回應,這個過程持續10次,當有8次正確回應時,評為感覺正常

4.本體感覺
與疼痛的相關性:文獻指出與本體覺、疼痛具相關程度的差異
可行性:易施測
施測範圍:大拇指
5.閾值的評量:研究採用QST來施測
與疼痛的相關性:文獻指出無統計上的顯著差異,但中風病人在冷覺閾值較控制組有統計上的差異
可行性:多種類且需要經訓練過後才可施測
(補)QST分成2部分
一.溫度測試:分作CPT、CDT、HPT、WDT,將電極片貼在上三角肌的中間部分
二.機械測試:分作PPT、PPPT,PPT是以電子痛覺計貼位於中間三角肌的上、中、下部分,PPPT是以電子馮·弗雷傳感器(electric von frey transducer)貼於前、後三角肌的上、中、下部分。
(補)施測項目解釋
疼痛閾值:最小痛苦的刺激強度
冷閾值或寒痛閾:在較低的溫度、較高的溫度中感覺到冷、冷痛覺
熱痛閾:在較高溫度中感受到熱、熱痛覺
壓力疼痛閾值/刺痛閾壓:當針刺的感覺出現壓力值為止。
àQST:是使用電腦化的系統,使用電極片


.疼痛評估
1.VAS.NRS:為自評量表,0-10分,讓個案評量目前的疼痛感
2.DN4:篩選工具,來辨別神經性、傷害性疼痛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