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0月26日 星期一

10/26-10/30

日期

已完成
未完成
10/26-10/30
整理文獻的統計數據
已完成

文獻閱讀
OK
詢問廠商QST之儀器的價錢
廠商表示未進口此系統
感覺評估工具整理
進行中

詢問薛老師可得的臨床評估工具

待整理完後詢問
詢問古嘉玲學姐NIHSS

未完成

2015年10月25日 星期日

文獻閱讀

五.Somatosensory Symptoms and Signs and Conditioned Pain Modulation in Chronic Post-Stroke Shoulder Pain
目的:評估在慢性、無疼痛中風病人、正常控制駔的中樞敏感化、去抑制的角色
方法:
1.臨床檢驗
觸覺、冷覺、尖銳覺在雙側上臂(C5皮節-三頭肌),一開始由非患側隻段先開始,受試者須要去比較是否兩側感覺相同、降低、增加;而本體感覺則是在雙手的拇指處
-->所使用a cotton wool swab,、a metal tuning fork at room temperature 、a 6.65 (force
2.Quantitative sensory testing (QST)

  • 機械QST

TDT(觸覺偵測閾值):使用5隻SW(2.83/3.61/4.31/4.56/6.65),在C5皮節-三頭肌較高處、較低處
PPT(壓力痛覺閾值):使用壓力痛覺器,位於C5皮節-三頭肌較高處、中間處、較低處

  • 電子QST
EST、EPT、EPTT用來評量周邊接收器的敏感度,總共進行4次,而取其平均值來進行分析

3.Conditioned Pain Modulation
在接受QST之後,受試者將進行冷壓測試,將非患側手放置於冷水中(0-5度C),盡可能的保持在冷水中,記錄所待的時間,最多不超過3分鐘,而後受試者使用NRS評量離開水面後的疼痛感覺。

結果:
1.臨床檢驗
PSSP和降低觸覺、不正常冷覺、冷痛覺異常、降低尖銳感、尖銳痛覺異常有相關聯



















2.QST

  • 非患側邊:PSSP族群與HC族群相比,在TDT統計上顯著較高的分數;而在EPT、EPTT有統計上顯著較低的分數
  • 患側邊:PSSP族群與PF、HC族群相比,在TDT、EST有統計上顯著較高的分數
  • 肩痛族群與其他族群(一般中風、控制組)相比,在TST、EST、EPT上具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,而肩痛族群較具有較高的數值。



2015年10月19日 星期一

收案評估工具

由大多文獻發現到疼痛和感覺具相關性,因此收案標準將不排除將感覺異常的病患,但要多增加施測和感覺相關的評估工具。

(整理)痛覺與體感覺的相關性
痛覺/體感覺
觸覺(touch)
冷覺(cold)
尖銳覺(sharp)
本體
第一篇
(神經性)
(p=0.000)
(p=0.003)
(p=0.000)
(p=0.003)
第二篇
na
na
na
na
第三篇
(神經性)
ns
冷覺減少,有(p<.05)
ns
ns
第四篇
na
na
na
相關性
第五篇
abnormal:ns
allodynia:ns

abnormal:(p=.034)
allodynia:(p=.027)

abnormal:ns
allodynia:na

abnormal:ns
allodynia:
(p=.009)

(整理)痛覺與QST的相關性
痛覺/QST
TDT
CDT
CPT
WPT
HPT
PPT
EPT
(PPPT)
(註)
第一篇
na
na
na
na
na
na
na

第二篇
na
些微
(p=.052)
ns
ns
ns
ns
ns

第三篇
na
na
na
na
na
na
na
中風族群與健康族群相比,患側CDT.WDT.HPT皆有顯著差異。
(肩痛中風分別為P<.001/=.005/=.001)
(一般中風P=.009/=.04/.01)
非患側CDT皆有顯著差異。
(肩痛中風分別為P=.01)
(一般中風P=.03)

第四篇
na
na
na
na
na
na
na

第五篇
患側肢:
非患側肢:(p=.001)
na
na
na
na
ns
ns
在與健康族群相比,雙側TDT皆有顯著差異(P=.000/.0001)
(整理)體感覺相關評估工具施測
痛覺/體感覺
觸覺(touch)
冷覺(cold)
尖銳覺(sharp)
本體
工具
cotton wool swab
a metal tuning fork at room temperature
SW6.65
na
過程
於施測的範圍測量個案對於觸覺的感知,在十次當中,有8次以上的回答表是正常。由非患側先開始測量。
(
受試者須指出患側、非患側相比,感覺有低下、增加、正常)
同左
同左
移動個案的關節到不同位置然後維持住,個案需要複製相同的動作。
位置
C5 dermatome
C5 dermatome
C5 dermatome
1.thumbs of
both hands
2.toe


(工具的施測方式)
.感覺評估
1.輕觸:研究採用cotton wool來施測
與疼痛的相關性:1篇文獻指出與神經性疼痛呈現統計上顯著的差異;亦有文獻指出與神經性疼痛並無顯著差異。
可行性:棉花棒易取得
施測範圍:患側、非患側上肢
2.冷覺:研究採用cold metal object來施測
與疼痛的相關性:大多文獻指出與神經性疼痛呈現統計上顯著的差異
可行性:臨床上常見其評估工具
施測範圍:患側、非患側上肢
3.尖銳覺:研究採用a SW filament size 6.65來施測
與疼痛的相關性:1篇文獻指出與神經性疼痛呈現統計上顯著的差異;亦有文獻指出與神經性疼痛並無顯著差異。
可行性:目前有SW 5.07/4.93
施測範圍:患側、非患側上肢

à請病患閉上眼睛,當有感受到觸覺刺激時給予回應,這個過程持續10次,當有8次正確回應時,評為感覺正常

4.本體感覺
與疼痛的相關性:文獻指出與本體覺、疼痛具相關程度的差異
可行性:易施測
施測範圍:大拇指
5.閾值的評量:研究採用QST來施測
與疼痛的相關性:文獻指出無統計上的顯著差異,但中風病人在冷覺閾值較控制組有統計上的差異
可行性:多種類且需要經訓練過後才可施測
(補)QST分成2部分
一.溫度測試:分作CPT、CDT、HPT、WDT,將電極片貼在上三角肌的中間部分
二.機械測試:分作PPT、PPPT,PPT是以電子痛覺計貼位於中間三角肌的上、中、下部分,PPPT是以電子馮·弗雷傳感器(electric von frey transducer)貼於前、後三角肌的上、中、下部分。
(補)施測項目解釋
疼痛閾值:最小痛苦的刺激強度
冷閾值或寒痛閾:在較低的溫度、較高的溫度中感覺到冷、冷痛覺
熱痛閾:在較高溫度中感受到熱、熱痛覺
壓力疼痛閾值/刺痛閾壓:當針刺的感覺出現壓力值為止。
àQST:是使用電腦化的系統,使用電極片


.疼痛評估
1.VAS.NRS:為自評量表,0-10分,讓個案評量目前的疼痛感
2.DN4:篩選工具,來辨別神經性、傷害性疼痛




2015年10月13日 星期二

文獻搜尋PART II

目的:
1.搜尋中風病人pain和sensory function 之相關文獻
2.若有相關,其施測評估工具為何?

方法
檢索PubMed搜尋[感覺、疼痛]

相關檢索策略如下:
1.PubMed: sensory[tw] AND pain[tw] AND stroke

結果:
.Pain in stroke patients:
-    此文獻目的:評估PSP盛行率、特徵,以及其對復建計畫的影響程度
-    痛和感覺是否具相關性:
-    DN4NPSI,感覺低下患者呈現顯著較高的神經性疼痛分數。
(感覺低下:四種感覺評量:輕觸、冷覺、尖銳覺、本體覺)

-    












其所使用的評估工具
1.體感覺評估工具àcotton wool (light touch),a cold metal object(cold),a SW filament size 6.65 (尖銳),
ü  執行過程:請病患閉上眼睛,當有感受到觸覺刺激時給予回應,這個過程持續10次,當有8次正確回應時,評為感覺正常。
施測範圍:患側、非患側上下肢
2.本體感覺
施測範圍:大拇指、大腳趾

痛覺評估工具àNRS,DN4,NPSI
若病患認知.語言有受損àPAINAD
若病患認知.語言無受損
NRS:一般的疼痛評量
DN4:篩選工具來辨別神經性疼痛、傷害性疼痛
NPSI:以量化的方式評估神經生理疼痛症狀


.Somatosensory impairment
-    此文獻目的:調查是否感覺損傷對於中風後患有肩痛的個案來得普及
-    痛和感覺是否具相關性:與冷覺具相關性
-    結論:
1.QST評估,有無患有肩痛的中風族群之間並無顯著的差異。p值接大於.05
(體感覺損傷對於中風後肩痛只產生較小的影響)
2.患有肩痛的中風族群指出有不正常冷的感覺。
3.中風族群與一般族群相比之下,具有較高的溫覺閾值、極端的機械閾值

-施測範圍:患側、非患側上肢手臂、下肢










. Classifying post-stroke shoulder pain: Can the DN4 be helpful?
-    此文獻目的: 是否DN4可在PSSP用來區分神經性、傷害性疼痛
-    痛和感覺是否具相關性:相關
-    結果:
1.DN4+較高的比率持續疼痛,而DN4-較高比率為突然疼痛(但都未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)
2.在碰觸、本體、尖銳感覺,DN4+ÐN4族群皆無統計上的顯著比率;然而在冷覺的減少程度,統計上顯著於DN4+族群所觀察到。
-    其所使用的評估工具
1.評估工具:
臨床檢驗:棉花棒(輕觸)、冷(冷覺)SW(尖銳覺)、本體(大拇指)
SW(觸覺的阈值)、壓痛閾值(Somedic pressure algometer)
QST為電腦測試系統,用來偵測震動覺、溫度變化的反應

四.
-    此文獻目的:辨別肩膀的位置、運動覺/本體覺對於中風後肩膀疼痛之間的相關性
-    痛和感覺是否具相關性:(本體覺)
-    應注意肩膀本體覺、運動覺避免更進一步發展肩膀疼痛的危機,會造成惡性循環導致重複軟組織的傷害。









(討論)
1.實質數據分成有統計上的顯著差別,以及在趨勢當中的差別大小,而這些統計數字都易受到樣本的影響。
2.相關/關係是指兩者之間可能產生的相關性,而其中是以平均值下去看待,而非看單一個個案;而因果關係是指兩者之間有前後的先後順序。
3.看文獻:研究目的、結果、討論(可以先試著解釋出結果)